治疗气虚的中药方(中医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剂大全)
日期:2025-09-26 栏目:女性生活 浏览:0
治疗气虚的中药方1、黄芪粥——补气健脾,健脾益气。主治:气虚。原料:黄芪50g,白糯米100克,粳米100克;用法:将黄芪洗净,放入沙锅中,加水1000ml,煎汁去渣,再放入白糯米煮粥至熟。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顿服。2、人参粥——补气健脾,益气养阴。主冶:气虚。原料:西洋参3克,大米100g,白糖适量。用法:将西洋参切薄片,与大米同煮粥。起锅前加入白糖,分2次温服。3、生姜粥——散寒温胃,消食理气。主冶:脾胃虚寒。原料:生姜50克,粳米100克。用法:生姜切碎末,与粳米同煮粥。每日早晚温热顿服。4、粳米粥——补中益气,健脾暖胃。主冶:脾胃虚寒,消化不良。原料:粳米50克,白糖适量。用法:粳米淘洗干净,加适量的水煮成稀粥。加入白糖,搅拌均匀即成。5、生姜粥——散寒解表原料:生姜30克,粳米100克。用法:先将生姜切碎,与米同煮粥。每日早晨服食。6、生姜红枣粥——健脾温胃,补中益气原料:粳米100克、红枣50克、生姜5片、红糖适量。
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子
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子,大家应该都听说过,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药方。那么,你知道治疗气虚的中成药方有哪些吗?今天,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治疗气虚的中成药方有哪些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气虚的中成药【中医辨证论治】气虚是身体气虚的一种表现形式,一般来讲,气虚者往往身体虚弱,容易疲倦,容易出虚汗,容易怕冷,脸色苍白,容易出虚汗等等。中医认为,气虚是“气虚”的一种表现形式,一般来讲气虚者往往身体衰弱,容易疲倦,容易出虚汗,脸色苍白,容易出虚汗等。气虚患者可以选择的中成药:补中益气丸、补中益气丸、人参健脾丸、四君子汤、归脾丸等等。气虚患者可以通过中成药物的食疗方进行调理,如黄芪、党参、黄精、山药、红枣等等。在治疗气虚的同时,还应该进行一些体育锻炼,比如慢跑、快步走、太极拳等等,以增强体质,提高机体抵抗力。气虚食疗方 黄芪炖乌鸡原料:黄芪60克,杞子15克,红枣4个,乌鸡1只,生姜、精盐、料酒各适量。做法:将乌鸡宰杀,去毛及内脏。黄芪布包,与其它药物(乌鸡、红枣、生姜、精盐、料酒各适量)同放炖锅中,加适量清水,炖2小时,加入精盐调味即可。功效:益气养血。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养生堂
治疗气虚的中药方养生堂祖传药方精选了几种中药方,这些中药方都有益气补气的作用,气虚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用。那么你知道该怎么治疗气虚的中药材吗?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中医治疗气虚的中成药。气虚是指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系列不适的症状。气虚则是指因七情内伤、瘀血内停的病理变化,以气的衰微为主要特征,是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虚的表现。中医认为气虚与人体脏腑功能失调、气虚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,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。气虚者,畏寒怕冷,神疲无力,气短懒言,四肢无力,头晕,面色苍白,倦怠乏力,舌质淡,舌苔薄白,脉虚弱。补气食物1、粟米又称谷子、子、苡、米仁。能补益肾气。《名医别录》及《滇南本草》中都说到“粟米养肾气。”明·李时珍还说:“粟,肾之谷也,肾病宜食之,煮粥食益丹田,补虚损。”2、淡菜能补肝肾,益精血,补虚养身。《随宜居饮食谱》中说它“补肾,益血填精”。《本草汇言》亦云:“淡菜,补虚养肾之药也,此物本属介类,气味甘美而淡,性本清凉,善治肾虚有热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lgx.cn/nxsh/50449.html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网所转载稿件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、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(909091757@qq.com)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