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药如何治湿症(中药如何治湿症病)
日期:2024-10-25 栏目:女性生活 浏览:0
中药如何治湿症【中药怎样治湿症】湿症的发生,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结,郁久化热,湿热蕴阻脾胃,故而阳气受损,而引起脾湿化热、胃热生湿、湿热瘀滞。所以中药是治疗湿症,治疗湿症的一种方法。湿症中医辨证属于“湿”的范围,而湿症分为外湿和里。外湿主要指因天气潮湿且暑热蕴结;内湿指因为饮食不当、劳累过度或受凉,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引起的。所以,湿症的病因和病证不同,治疗的方法也不同。外湿外湿是指湿热蕴结,侵犯皮肤和胞浆而引起的一类病证。临床上常见湿热蕴结、湿困脾胃、脾胃化生湿热、脾湿郁阻、暑湿化火、湿阻中焦等。外湿多由外寒侵袭、饮食不当、情志失调、外伤或过度疲劳等外感湿邪,导致阳虚生风、寒湿凝滞或痰浊内蕴等。内湿气内湿常因天气潮湿、涉水淋雨、房劳过度、恣食生冷等因素引起。临床症见身体沉重四肢无力,倦怠乏力,头晕眼花,食欲不振,腹泻等。中医认为内湿是由于脾虚不运、或湿邪内生,湿邪是造成身体健康失调的重要原因。内湿气重的表现1、大便不成形大便不成形,容易便秘,长期便秘的人会让体内的毒素堆积,体内湿气越积越多,时间久了会造成皮肤瘙痒、长痤疮。
中药如何治湿症病
中药如何治湿症病在临床上的运用还是比较广泛的,且在治疗效果上面相对来说比较的安全一些。中药终归是一种中药,因此,对于患者来说,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,就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帮助治疗。那么,中药怎样治湿症呢?一、湿症中药如何治疗?1、生地、生苡仁、白扁豆、薏苡仁各30克,红糖30克,粳米30克,加水煮粥,每日1剂,分两次服完。2、芡实:芡实性平味甘无毒,补中益气。芡实具有健脾补肾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,泄泻。芡实有补脾止泻和芡实固肾的作用,对于脾虚食少,大便溏泄和肾虚遗精的患者,都是非常适用的。4、茯苓:茯苓味淡,性平,味甘,可健脾渗湿,益胃渗湿。芡实具有健脾补中,涩精止遗的作用,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,食少便溏和肾虚遗精的患者。5、人参:人参性平味甘微苦,有补益气血,健脾益肺,宁心安神的作用,对脾虚便溏者疗效较好。6、当归:当归性温味甘,有补血活血,调经止痛,润肠通便的作用,是妇科常用药,主要用于血虚萎黄,眩晕心悸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,虚寒腹痛,肠燥便秘等。中药如何治湿症病人
中药如何治湿症病人一般来说是很好治的,中药的种类比较多,而且效果也比较好,但是,中药如何治湿症呢,对这样的疾病,很多人会担心这个问题,因为很多人对它都是不太了解,所以也就不知道它的治疗方法。中药怎么治湿症?下面我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下。湿症又称风湿热,属中医的“痹症”范畴。中医认为,其主要是由于外感湿热、湿阻经络、脾胃失调所致。湿症的症状表现为关节红肿灼热、疼痛明显、遇风寒加重等、舌苔白厚或有齿痕,脉濡缓。中药1、黄芪性微温,味甘,功能补气固表,托毒排脓,利尿,生肌,敛汗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,血虚萎黄,内热消渴,慢性肾炎蛋白尿,糖尿病。2、党参性寒,味甘,作用补中益气,健脾益肺,宁心安神。用于脾肺虚弱,气短心悸,食少便溏,虚喘咳嗽,内热消渴。3、北芪性温,味甘,功能补气升阳,益气固表,托毒生肌。用于自汗,盗汗,血痹,浮肿,痛疽不溃,内伤劳倦。4、黄芪性微温,味甘,作用补气升阳,益气固表,托毒生肌。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wlgx.cn/nxsh/22271.html
版权及免责声明:本网所转载稿件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仅出于向公众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,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、公司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(909091757@qq.com),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。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网立场。